新干这几种乡土食俗,能否勾起你的儿时记忆?


乡土食俗


     新干地处赣中腹地,风调雨顺,灾年不多,尚可温饱,但在食俗上特色不多。

    【主食】新干素来一日三餐,亦有少数一日两餐者(在冬季)。主食均是大米饭。冷冬也有南瓜、红薯、芋头煞饭。来了客人,煮“一碗粉哩(米粉)三个子(蛋)”。有“早饭早五里,昼饭(中饭)昼十里。”之说。

     【副食】这里讲的副食,是对非主食而言。

     (软圆)即“米果”,又叫“圆子”,每逢年节和清明、端午及七月半、十月半等,新干都有磨“软圆”的习惯。方法就是将米放于石磨里(现在大多用粉碎机)磨成粉,有“干粉”、“湿粉”两种。和水宜量做成不大不小的米果或“饼哩”(压扁即成),煮熟拌糖或豆屑食。

      上半年,农村则有采“水牛”(又谓“水银”,即鼠耳草)或苎麻嫩叶,煮熟捣细,与米粉和匀,蒸熟食,谓“水牛软圆”、“粗叶软圆”。城里人多兴现在的”元宵丸“。

  (麻糍)这是新干“河东”普遍作兴的春节食品。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日左右,将糯米用水浸半天用筲箕捞起,用甑蒸熟,在份数次放在礁坵里,用木棍钟烂如泥,再拿起摊在桌子或团箕里,待干切成块,浸于水中,吃时再取。城里人多兴年糕。

   ( 航子皮)是有特色的新干食物。具体做法是:将禽蛋若干(视用量而定),捣碎后将蛋清、蛋黄置于容器中,搅拌化开,加水少许,再掺薯粉和匀。灶里烧文火,锅周涂上食油(防粘),待热,在用杓子舀起浇布于锅壁四周,烤熟,即增起。食时再切成片状,用水煮熟,添之葱蒜佐料,味道鲜美,有新干特色。

   (天都粉)又叫“神仙粉”。做法是:先将净糯米用水浸湿,一天一换水,待清澈见底,在将米捞起,做成“丸子”,煮熟兑汤,十分滑净可口。

零食】有糖片、冻米糖、麻片、米皮、油酥仔、豆子饼、油佼仔、豆角酥、豆腐角、酱饼仔、酱薯仔等。

  (米酒)做法是以糯米蒸熟,拌入“酒药”,又叫“酒饼”(发酵品)。用冷水造(淋)缸,盛于瓦瓮或缸中,用蓑衣或团箕盖住,沤在糠头或杆堆里。天热一、二天,天冷二、三天即可开缸,糯饭成了酒糟。以水兑之,便成米酒。新干以山里的“冬水白”(封坛酒)和大洋洲的“老酒”(用曲)较为出名。

  (擂茶)是茶的支脉。宋时叫“碾茶”。顾名思义,是用棒槌将茶叶(茶树老叶,谓“茶娘”)和以川芎、甘草、黑芝麻等擂成泥状,用钵兑沸水(夏天亦有兑清凉井水的),即成“擂茶”,是新干“河东”较为作兴的一种食俗。

 

文字编辑:吴青璐

文字来源:《淦邑遗韵》
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