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陂,美丽的小山村

金风送爽,丹桂飘香,我们采风来到了位于麦㙦街西南4.5公里的罗陂村。

罗陂村依山傍水翠林环绕,是个美丽的小山村。

据传新干习氏十六世孙子容公年轻时,喜好游历,常寄情山水。明万历十九年(公元1591年),他来到此地,见青山如,碧水长流,林木茂,土地肥沃,花草遍地,莺歌燕舞,驻足观赏,恋恋不舍。又见一坡地,坐北朝南,背风向阳,不禁惊叹道:“此乃风水之宝地也!”从淦城郊的塘头接来家眷在此安居。观群山环抱,两条小溪交于坡前,状如故名箩陂(溪),后简化为罗陂。于是子容公成为了罗习氏之始祖,迄今已有四百多年了。

自子容公开基以来,习氏子孙在罗陂用勤劳的双手、聪明的智慧建立了自己的家园。他们不畏艰难困苦,在山下造出良田种上了稻子,在山上开出地种上了桑麻、油茶。虽然当时社会动荡,封建统治残酷,但这里天高皇帝远,村民依然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。

当地村民告诉我们,新中国成立后,罗陂村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开出了更多的田地,还在山上栽了杉树、松树、竹子等经济林。

山下造粮仓,山上建银行,村民有饭吃,有钱花,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,罗破村也变得越来越美了。我们站在高处,举目一望,果然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图景:山上郁郁葱,各种林木随山势绵延不断,一眼望不到边,鸡落峰、太落峰、熊家岭、向日山,一山连一山,像绿色的屏障一样。山上山下层层梯田依山而上,像是架了上天的云梯。

正当我们尽情赞美眼前景色时,村民惋情地告诉我们,正当他们日子越过越好时,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,国家要在这里修水库,罗陂村的村庄和大部分田地都要被水淹没,几十代人的劳动成果将付之东流,村毁田无,罗陂村人犹如被当头一击,都懵了。后来大家还是响应政府号召,舍小家顾大家,忍痛割爱进行了搬迁。新址选在距老居不远的一个小山坡上。我们一看,真佩服罗陂村人的眼光:新址明显高于老居,意味着步步登高,吉星高照;前有王陂山,王者,侯也,意味着子孙后代兴旺发达,前途无量;背靠龙山,来龙去脉,意味着子孙后代生生不息,繁衍不断;能远远看见老址,可以记住乡愁,继承前辈艰苦创业精神,风凰涅槃重建美好家园。

村民说,一年后,在国家政策帮扶下,罗陂村人采伐山上的木头,自己动手制砖,建起了罗陂新居。

时光荏苒,历史转瞬进入到改革开放时代,罗陂村旧貌换新颜,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多年来的联产承包责任制,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。更有一批有识之士,走南闯北,在改革大潮中搏击,崭露头角,小小的罗陂村就有18(户)人当上了老板。他们挣了钱不忘乡梓,慷慨解囊支援家乡。罗陂村乘着振兴乡村建设的东风,拆除了所有的土坯房、危旧房,进行了高标准的整体规划,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,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美丽村庄呈现在了世人面前。

走进罗陂村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前的一口池塘。池塘清秀明澈,朱栅玉栏,水平如镜,岸边翠树倒映水中,有如大地镶嵌的一块绿宝石。水塘下接的罗陂小水库里,鲤跃鲢跳,鹅鸭嬉戏,更有碧荷清连别样风景。站在水边,抬头一看,只见三排精致小洋楼依山而建,鳞次栉比,户户青砖粉墙琉璃瓦,家家玻璃门窗闪闪亮。来到村里,水泥道路宽阔平坦,四通八达,路面如用清水洗过一般,清洁明亮。路两边植满果树,只见红彤形的橘子掛满了树,黄橙橙的蜜柚压弯了枝,串串枣子如项琏,累累葡萄像玛瑙,人行其间,果香扑鼻。

环形路上,一排高高的水泥电杆,如威武的哨兵,傲然屹立,杆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熠熠生辉。房前屋后,花开艳丽,绿草如茵。周围林木繁茂,郁郁葱葱,就像给村庄披上了一件绿色的风衣。

村旁一条小溪流过,就像系在村腰上的一条白色绸带。村边彩砖铺就的停车场上停有各种颜色的小汽车。小广场上老人们在活动器材上健身,空地上妇女们在翩翩起舞。

徜徉在罗陂村,如神游在仙境一般,一切如诗如画。这里山美、水美人更美,是罗陂村人的勤劳智慧才使大自然景上添花。我赞美罗陂村,更赞美创造美的罗陂村人!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