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上乡:苦药材种出“大甜头”

众所周知,枳壳是一种带苦味的中药材,以我县的商洲枳壳最为有名。然而,这种苦味的中药材,在城上乡却种出了“大甜头”。

(商州枳壳)

    城上乡是新干县边远山区乡镇,在外创业、务工人员多,在家人员少,具有山地资源多、价格低廉的特点。近两年来,我乡依托山区资源优势,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整合作用,将各村低效山田流转出来,用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,并将枳壳产业作为我乡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。在去年发展400余亩枳壳产业的基础上,我乡今年再次发展了近500亩,形成了遍布全乡的枳壳产业。

(早市村枳壳基地)

    今年3月,城上乡岗上村枳壳基地在灌庄村初步建成,这是城上乡所有枳壳基地中规模最大的一个。该基地由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大根投资30万元建成,总面积300余亩,栽种树苗9000余株,预计丰产期年产值可达100万元以上。

(岗上村枳壳基地)

    枳壳产业的快速发展,得益于城上乡采取三级合作发展的方式,即乡政府提供技术政策支持、村级创建或协助建立产业平台、种植能手负责经营管理,既发挥了组织的政策导向和项目整合能力,又发挥了个人的种植特长,实现了产业的良性发展。

(岗上村枳壳基地道路建设)

    为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发展,今年来,城上乡全面实行规模农业产业发展奖励政策,凡流转土地发展农业产业100亩以上的,给予所在村每亩50元的奖励,大大调动了各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积极性。岗上村枳壳基地的创办者李大根曾有过数百亩淮山的成功种植经营,此次在乡、村两级的大力协助下,李大根成功创建了枳壳基地,由此也进入了个人事业发展的快车道。

(贫困户在大坑枳壳基地劳动)

    依托大规模的枳壳产业,城上乡在脱贫攻坚道路上迈出了更有力的步伐。以推动贫困户长效脱贫为目标,我乡积极探索有效方式,努力将枳壳产业打造成全乡脱贫致富的希望产业,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“竹溪模式”:在调研中,我乡发现部分贫困户因残疾等原因丧失部分劳动能力,务工工资低,导致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不高,发展意愿不足,“等、靠、要”思想较严重。 

(竹溪村贫困户在枳壳基地劳动)

    为此,在乡党委、政府的支持下,竹溪枳壳基采取了基地出一点、乡里补一点的方式,按普通劳动力90元/天的标准聘请其到基地务工,每人每年可获得务工收入3000-5000元左右,大大调动了贫困户务工的积极性。与此同时,基地还为务工的贫困户每人分配1亩枳壳自主经营,所得收益全部归贫困户个人所有,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的自我发展动力。

(贫困户自主经营区公示牌)

    邹龙辉是在竹溪枳壳基地务工的一名贫困户,夫妻双方均有一定的智力问题,家里还有两个小孩在上学,经济上压力较大。来到枳壳基地务工后,邹龙辉每年增加了5000元左右的务工收入,生活有了明显改观。邹龙辉说:“我在其他地方干活根本赚不到这么多钱,多亏了党和政府的政策好,让我们贫困户感觉心里都是甜的。”

(邹龙辉在竹溪枳壳基地劳动)

    随着枳壳产业的不断发展,今年来,城上乡将 “竹溪模式”进一步在全乡范围内推广。截至目前,各基地先后聘请了30余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基地务工,使相关贫困户每年总共从中稳定增收10-15万元,为增强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、实现长效稳定脱贫打下了良好基础。
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